深圳产品设计场所的可控
深圳产品设计场所的可控
所谓场所感,就是指用户在打开产品的瞬间,能够理解这是什么地方,可以(或不可以)做什么。
我们感知和创建场所的能力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它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我们的本性中。就像银行的设计让我们知道这是提供存取款等服务的地方,卧室的设计让我们知道这是睡觉的地方。
唐纳德·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提出交互产品从启动方案开始到成型产品出现为止,经历的三个模型:心理模型、实现模型和系统模型。
心理模型是存在于用户头脑中的关于一个产品应该具有的概念和行为的知识。一般情况下,这种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经验或期望;
实现模型是产品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存在于设计师的头脑中;
系统模型是以外观及功能呈现给用户的产品,用户经过探索后获得使用的知识。
当系统模型接近心理模型,用户需要学习和记忆产品如何使用的地方就少,交互产品和用户期望之间的距离变小,容易产生对产品的控制感。
当系统模型和实现模型接近时,用户需要将已有概念映射到系统模型所提供的识别界面上,增加了理解成本和记忆负担,使用户产生无助的感觉。
为实现场所的可控,需要理解用户的心理模型,使场所的构建不至于过于违背用户的心理模型。
互联网产品发展至今,各类产品不断涌现。蓝海市场的产品已基本不存在,电商类、出行类、生活服务类产品都有了标杆产品。这些标杆产品或因先入为主,或因产品深入人心,已构建了用户对这类产品“该是什么样子”的心理模型。
此时除非新的系统模型在旧的系统模型基础上使用户体验大幅提升,超过了替换成本,那么构建新的系统模型,就会因违背用户的心理模型,而造成不知身在何处的失控感。
因此市面上很多互联网产品乍一看都大同小异,倒不都是出于偷懒的原因,也部分出于以上的考虑。
- 上一条深圳产品外观设计方位的可控
- 下一条深圳产品设计要画出好的流程图